10月13日上午,我校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智强教授作“课程思政”建设专题辅导报告。报告会前,学校举行聘任仪式,聘任张智强教授为我校特聘教授。院长管英俊为张智强教授颁发聘书,并与张教授座谈。


在办公楼一楼报告厅,张智强教授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解读”为题做了专题报告。校领导管英俊、张潍华、孙宏伟、葛国文、田艳玲、卢国华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副院长卢国华主持。

张智强从教育部《指导纲要》的逻辑结构,落实中央“两个所有”要求,发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正确把握思政元素,落实同向同行、构建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的教学体系,课程思政已成为教学管理的组成部分等六个方面对《指导纲要》进行了详细解读,分享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案例和丰富经验。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找准教育切入口;要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体系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开展课程思政;要坚持实事求是,切忌产生新的“两张皮”,避免“贴标签”等形式主义的做法。课程思政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推进课程思政不仅要依靠教师,还要求高校各级领导要服务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教书育人做好各项工作。学校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思考如何在本校实现“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这一目标,并在教学改革方案中体现出来,做出科学安排。

卢国华在总结时指出,张智强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富有启发,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广度,更有思维的深度,让我们对新时代“课程思政”有了更深的理解,为学校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有效的工作思路。“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报告会后,希望全体教师:一是深入思考和领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赋予育人内涵,肩负起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责任。二是不断学习和提高,提升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三是积极融入和实践,将自己融入育人角色中去理解和设计课程,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四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尽快出台和实施课程思政工作方案,将育人有效融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管理、服务等育人体系,形成一种育人无处不在的文化自觉,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督导专家、各学院和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部门全体人员聆听了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