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线上教学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探究、能力培养有机贯穿《系统解剖学》教学全过程,打造“入情、入味”的线上《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课堂。
开展线上集体备课,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作为线上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大家集思广益,发挥教学团队合力,将爱国主义、医德教育、人文关怀、科学探究精神等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
探索“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例如首堂课的“大体老师”线上致敬、新冠肺炎中钟南山院士的事迹等等,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促使学生深刻领悟医学事业的内涵和意义,通过生命价值教育,引领学生树立“责任、义务、奉献和担当”的精神信念,从而实现医学教育、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高度融合,持续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在4月22日学校组织的一堂特别的“课程思政”观摩课上,解剖学教研室王箐老师在《视器》章节授课过程中,立足学科特点,引入了沙眼衣原体之父汤飞凡、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事例,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爱国主义、社会责任、医患沟通、卫生保健等元素,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授课质量和育人效果得到了现场观摩领导的充分肯定,这次观摩课也是对解剖学教研室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充分认可。
在今后教学中,解剖学教研室将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医德教育、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在知识传授中融入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培养有温度、有情怀、有责任担当的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