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文明校园创建凝人心、促发展,一直是潍坊医学院坚守传承的亮点和特色。2018年3月,学校下发《潍坊医学院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实施方案》,成立文明校园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八个工作组,严格按照《山东高校省级文明校园测评材料审核基本要求》,扎实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的各项工作。
总结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的经验做法,可以凝练为三句话,就是“党建引领、思政铸魂、文化育人”。
一、创建文明校园特色做法
特色做法之一:学校党建工作在全省走在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学校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决策、沟通协调、监督制约”三大机制。党委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确立“精准党建”工作理念,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推进实施了“一体两翼”强基工程,深化“党建+”综合考核评价改革,把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纳入服务中心工作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坚持“抓关键少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实施“123”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大力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积极推进“第一书记”“千名干部下基层”乡村服务振兴队工作。推进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日常检查与年底考核,全面从严治党层层推进,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学校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
学校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承办了山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在山东省组织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创新主题党日案例入选全省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10个典型案例之一,专题片获山东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三等奖;党建做法成效在《山东通讯》《山东组织工作》《山东高校思政》《党员干部之友》《山东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灯塔党建在线刊载。
特色做法之二:深化志愿服务,彰显专业特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立足专业特色,打造与专业相结合的特色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健康中国医路同行”潍医青春暖阳志愿服务工程。“微笑”口腔医学院服务队、“视青春·最睛彩”视光康复服务队等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团体。康复医学院“健康扶贫行,青春中国梦”爱心医疗队和护理学院“萤火”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健康扶贫青春行”专项活动。外国语学院“扬帆”爱心服务团扎根社区6年,开展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及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帮扶活动。医学检验学院星火志愿服务队9年如一日,为潍坊市无偿献血车提供现场采血志愿服务。坚持不忘初心,教师志愿服务护航健康。教师党员结合社区“双报到”服务项目,发挥专业特长为社区服务。附属医院专家组成“义诊团”赴乡镇和农村开展义诊活动。2019年,面对台风“利奇马”的严重影响,学校组建了心理学专业专家团队赴寿光灾区开展心理援助。
自2015年,学校建立注册志愿者档案以来,现有注册志愿者17829人,年均服务时间近40万小时,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护理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在2018年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表彰大会上被授予“活力团队奖”。外国语学院“扬帆”爱心服务团被授予“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学校团委获评全国“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优秀组织单位”。
二、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在学校落地落实。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服务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聚焦学生和教师两个群体,构建了思政育人、专业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和校内巡察等10余制度。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严格落实课堂、论坛、网络等阵地管理,实施“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加强抵御非法宗教和邪教势力渗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保障了立德树人落地落实。学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全过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全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健康中国》课程获得全省10个形势政策课改革项目之一;“4356”学生医德素质培育体系,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特色亮点。近几年,涌现出“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和新时代山东向上向善好青年宋涛、潍坊好人钟莹莹等先进个人。
三、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师爱生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情况列入教师聘任、考核、晋职、评优的重要内容,师德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以教师节庆祝活动、师德建设活动月、教师誓词宣誓、“齐鲁最美教师”评选、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
近年来,学校2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4人荣获“山东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健康报》《山东工人报》《山东高校思政》分别报道离退休党员孙希志、马振戈等典型事迹。
四、切实加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特色更加鲜明
学校党委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制定实施校园文化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校史馆、中国肢体畸形残障医学展览馆等校园文化载体,推广使用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公共区域设立文化墙,形成“一院一品”文化氛围。搭建潍医大讲堂、院士讲堂、辅导员论坛等载体,邀请院士为新生上入学教育第一课,打造“学术校园”和“人文校园”。学校成立乐道济世书院及孔子学堂,以“厚德载医、塑心树人、个性教育、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成为医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的特色社区。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社团、学生会等作用,每年定期开展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月、运动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青春为祖国歌唱》视频,被教育部微博、学习强国山东平台、山东省教育厅等官方媒体平台多次转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我校工作亮点,展现了潍医师生爱国爱党爱校的精神风貌,极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切实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育人环境更加和谐有序
学校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坚持高标准、专业化、科学化的理念,按照“一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总体要求,围绕学校智和湖、泰和广场等核心景点,打造绿色人文生态景观。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建立节能责任目标落实体系和重点用能单位监管体系,加大能源消耗检测力度,加强计量收费,强化能耗审计监督,建立能耗节约长效机制。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强化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开展应急疏散演练,保障了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学校被评为全国“2017-2018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在山东省高校绿化评估工作中荣获“优秀单位”称号。
文明校园创建,久久为功。下一步,学校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的积极性,以文明创建激发动力、形成合力,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新提升,不断开辟潍医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开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