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维芬教授带领的靶向递药系统研究创新团队在靶向递药系统和疾病诊疗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hemSusChem等高水平杂志,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兴趣。
“靶向递药系统研究创新团队”作为学校首批科技创新团队之一于2017年成立并启动建设,该团队以“智能生物医用材料及靶向递药系统”为人口与健康重点领域优先发展的医用材料与高端制剂为牵引,针对我国高端制剂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用材料、智能递药系统。
团队利用同轴电喷雾的方法构建了负载紫杉醇的同轴电喷核壳结构磁性纳米粒(PTX-NPs),考察其联合大气压冷等离子体(CAP)共递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及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策略,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8, 10, 43462−43471(影响因子8.09)。该项研究成果被中国聚合物网、高分子科技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报告。

团队周进博士设计的线粒体靶向分子探针,成功用于外源性和内源性CO的检测和成像,在相关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成果“A new mitochondrion targetable fluorescent probe for carbon monoxide-specific detection and live cell imaging”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9,55, 9444-9447(影响因子6.14),并被遴选为背封面文章highlight。Chemical Communications是自然指数收录期刊,中科院一区期刊,被公认为国际化学领域顶尖杂志之一。

团队周宝龙博士和张维芬教授利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将具有特殊活性的结构单元引入到聚合物中,构建了具有特殊结构的多孔聚合物,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开发应用,相关成果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杂志ChemSusChem 2019, 12, 915-923(影响因子7.80)上。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基金的支持。
近年来,我校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科研成果不断突破,喜报频传,为推进潍坊医学院开展特色大学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学科建设和学术影响力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