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火相传 | 一支特殊的“三下乡”队伍赴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展实践活动

作者:文:刘洪国 王森垚 图:刘洪国 刘亚茹 乔雨露 韩林峰来源:党委宣传部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818

7月14日,由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子、校报大学生记者团组成的“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赴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开展活动,赓续红色基因,践行医者精神。

这是一支特殊的“三下乡”队伍:由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田玉胜带队,临床医学专业师生,以及学校在读的胶南一中校友代表、大学生记者团成员等22名队员组成。“教科书式”急救救人潘斌老师、全国急救中心急救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李义亭医生、青岛地铁站紧急救治女童的官微小编王辰宇同学......也纷纷参与其中。

志愿服务队一行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陆续开展了“调研寻访”“急救科普进社区”“免费医疗检查”活动,并参观了企业党建文化公园和青岛市企业廉洁教育馆。

寻访蒋树勋老师

“帮我向蒋树勋老师带好,祝他健康快乐!”

今年6月,中国外交部原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李肇星和夫人秦小梅到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调研指导工作,在学校图书馆遇到同为胶南一中的校友、学校临床医学院学子时候,特意嘱托。

蒋树勋老师是谁?

他在胶南一中任教37年,是胶南首届(1959年)高中毕业班班主任,多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曾荣获青岛市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而李肇星部长就是胶南首届高中毕业生中的一员。

志愿服务队来到93岁高龄的蒋树勋老师家里,见到了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的蒋老师。同学们把“蒋树勋老师:祝永远健康快乐!——李肇星”手写祝福相框转呈到他手中,蒋老师感动不已,短短几字,道出了学生对恩师的真挚祝福,是毕业60余年的学子对恩师的终身牵挂。

蒋老师对这位开门弟子自然印象深刻,回忆起当年的场景,蒋老师仍是历历在目。“出乎意料却又意料之中啊!”伴随着蒋老师爽朗的笑声,我们又回到了李部长的高中时代。“那时的学生们学习都很用功,就是普通话不太标准,考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日后的发展可能会有局限性,更不必说英语了。我就想办法多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学生们多参加锻炼口才和口语的演讲比赛、英语竞赛,提高大家的语言能力。”

“那时的肇星非常有毅力,能知足而知不足,别人还在练习普通话的时候,他已经给自己加码了英文的朗读。很多人都说他还没走好就想跑,确实,他跌倒的次数比别人多得多,但他都坚持了下来,以至于毕业时英语比普通话说得都好,这样的意志力能成就一番事业也是意料之中的啊。”

传承红色基因

同为胶南一中毕业的山二医学子们围坐在蒋老师的周围,聆听着老人家几十年爱生敬业的点滴过往,油然而生的敬意激荡在大学生的心间。一位同学看到了蒋老师年轻时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的照片,让蒋老师聊起了曾经的军旅生涯。1931年出生的蒋树勋是共产党员、抗美援朝老兵,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航校服役,获三等“人民功臣”称号,90多岁的他每次讲述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那段岁月,仍满怀激情。

“报名参军的时候还在上高二,当党和国家需要我们保家卫国的时候,大家都没有犹豫的,不能再让帝国主义危害我们新中国的发展、人民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蒋树勋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我们吃够了空军力量薄弱的苦头,所以党和国家下决心发展自己的空军力量,我们所在的第五航校,努力研发战斗机的性能提升、机械维护,为了让我们的空军早日发挥强大战力,大家都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了我们国家的强大,就算付出生命也绝无怨言。看到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第七航队的王海,开着我们的战斗机创造的辉煌战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大学生们一定要把先辈们的优秀作风、优良传统传承下来,在各行各业奋发图强,为国家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啊!”蒋老师紧紧握住学生们的手,动情地说道。

“面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你们一定要正确判断一些事情,要忠于事实。这个世界是很美丽的,但是有些事情真假是难辨的,需要你们自己去亲身感受,而不要只听别人的描述。一定要用正确观点来评价客观事物,选择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聆听着老人家的谆谆教诲,大家目光坚定的对蒋老师许下承诺,必将接过老一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不负所托,为祖国的更好明天努力奋斗!

蒋老师退休后喜欢旅游、摄影、体育等活动,30年间足迹踏遍祖国大好河山,继续用镜头抒发自己的爱国爱乡之情。学校为蒋树勋老师颁发“《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报》特约供稿人”聘书,希望通过蒋老师的镜头把祖国的日新月异、大美江山在校报中展现给师生校友,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传承下去。并号召同学们学习蒋老师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和潜心育人的教育家精神,更要学习李部长尊师重道、平易近人的优良品质和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砥砺奋进,不负韶华,以奋斗之青春自觉担当强国使命。

急救科普进社区

在牌坊街社区广场上,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师生开展了“急救科普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市民近百人。利用人体模型演示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使用AED的正确操作步骤,普及应急救护、心肺复苏术、AED使用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知识,通过实操演示、手把手指导群众模拟体验等方式让大家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现场还设置了心肺复苏实践操作体验区,居民依次进行了心肺复苏实操。

“这样的培训很有意义,不仅让我学习到了急救知识,还亲身体验了一把,以后遇到突发情况就不至于手忙脚乱。”社区居民对我们的志愿服务赞不绝口。活动场面火热而有序,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在急救知识培训开展的同时,“免费医疗检查”区域前也是人来人往。同学们为居民们测血糖、测血压,开展急救科普知识宣教,让社区居民们在自家门口就享受到健康保障。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体会深刻,王辰宇同学说:“对于急救而言,时间就是生命。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很自豪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让更多人了解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力所能及地发挥自己的医学生力量。”

作为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学校师生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普及急救观念和知识,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下午,志愿服务队一行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先后参观企业党建文化公园和青岛市企业廉洁教育馆,体验党建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企业文化相互交织的党建文化课堂,并进行党纪学习教育现场学习。

学校始终坚持全环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学生假期开展思政引领、实践育人工作,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青鸟计划等为载体,通过寻访优秀党员、调研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开展党史宣讲;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赋能社区实践育人体系,以“服务基层人民,促进校地发展”为导向,引导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作贡献,用实际行动展现作为、彰显价值,在志愿服务中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Copyright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2386号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