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更好贯彻“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思想,学校教学全面改为线上授课,作为一门 “面对面讨论交流性很强”的课程,PBL临床思维与综合能力训练课程遇到了全新的挑战,基础医学院PBL教学团队仔细研判,经过了反复谈论探索、模拟实践,探索了出一条客观可行、科学有效的线上实施途径。
开课前,为了保证线上授课的正常运行,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课程负责人刘建明搭建了“PBL跑不了”微信公众号,公众号中第一讲为《从问题开始-PBL学习方式培训》的讲座,详细介绍了PBL开展的意义、实施流程、讨论形式、学生在讨论中的角色、注意事项和资料查询及整理绘制思维导图等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程学习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利用 “腾讯会议”对本学期授课的老师进行了集体培训,分享了“如何保障PBL线上讨论效果”、“如何实时记录、呈现讨论问题”、“如何有效实现线上面对面互动交流”等一系列关键性环节的实施心得。随后,大家又经过反复讨论,解决了一些授课的细节问题,为顺利开展线上开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经过周密的部署和准备,第一次线上课程于3月16日晚上正式开课,授课对象为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遴选出的70名同学。课上,通过腾讯视频会议平台,参与授课的14名老师们作为Tutor积极引导,学生围绕王箐老师撰写的案例——《赵师傅的难言之隐》为主线积极参与讨论,在“头脑风暴”中探求案例中隐含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关怀、国家医保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全程2个小时,学生讨论热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老师们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对于学生的线上讨论给予了高度得评价,学生也进行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初次的线上PBL探索取得预期的成效。
疫情隔离的是距离,但不能阻断学习和成长的步伐。通过实施 “云”上相见,“线”上相约的PBL教学,基础医学院探索出了新颖的学习讨论模式,打破了距离和空间的限制,为今后《临床思维与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线上大范围实施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