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在乐道书院致知讲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红卫老师,带领风筝飞天班的20名同学一起走进风筝殿堂。
杨老师从潍坊风筝的渊源、发展历史和潍坊风筝与全国各地风筝的技艺特点、代表人物及佳作,讲述了潍坊风筝的特点,展示了她带来的作品——潍坊特色风筝“龙头蜈蚣”风筝:龙头小巧精致,玲珑可爱;龙身轻巧灵活,色彩鲜明。“同学们仔细看看,蜈蚣风筝上的每一个图案都来自杨家埠传统年画,风筝本身包含着多样态的优秀传统文化”,听老师生动讲述老鼠娶亲等悠久的民间故事,看着风筝身上朴素略带夸张风格的年画,同学们见识到了潍坊风筝的精妙,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老师分发风筝制作工具和颜料,大家自由创作,杨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轮流指导,充分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学们意犹未尽,都觉得这个课程真的很有意义,虽然自己现在制作风筝还显得手忙脚乱,扎制的也不够精美,但万事开头难,想到以后自己能自己制作的风筝了,非常开心。“我更高兴的是作为一个非遗文化传承人的身份和自豪!”坐在前排认真学习的麻醉学系王同学的这句话,说出了学员们的心声。
风筝扎制班4月下旬每周日开课,约6月上旬结束。学生们除了学习掌握风筝扎制的知识技艺,还会参与劈竹子、修竹子、定型、烤弯、精修、绑扎的整个过程,制作一只比较简单的平面风筝、一只传统的八卦风筝、一只半立体浮雕式的蝴蝶风筝。在结业课上,风筝扎制班的学员们将会合作完成一只代表作。
![]() |
![]() |

